首页 > 资讯列表

鄂尔多斯示范区打造全球首个零碳新工业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25-07-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五月的鄂尔多斯乍暖还寒。库布齐沙漠边缘,一场不期而遇的沙尘刚刚拂过,蒙西光伏基地的湛蓝光伏板阵列上,几粒沙砾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正是鄂尔多斯示范区践行“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动实践。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2022年7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示范区批复以来,鄂尔多斯市聚焦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需求,针对“资源依赖制约社会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瓶颈问题,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魄力,在祖国北疆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答卷”,对推动荒漠化地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零碳园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作为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自2022年4月建成投产后,园区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如今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零碳园区建设经验,成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的参考“样本”,也是鄂尔多斯示范区建设在探索绿色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升级方面的典型案例。

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之难

鄂尔多斯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传统能源产业面临碳排放压力大、资源依赖性强、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亟需探索一条既能保障经济活力,又能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零碳产业园作为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不仅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的创新载体,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鄂尔多斯承担着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探路的重任。为此,202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尝试打造零碳产业园。零碳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实践,更是破解传统工业区发展瓶颈、构建绿色新工业体系的战略性举措。


“零碳园区”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周期内(通常为一年),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从而实现全年碳元素“零排放”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然而,园区建设初期,鄂尔多斯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标准体系不完善、技术路径多元、碳核算边界模糊、绿电消纳机制不完善、碳计量体系尚未建立、商业模式待突破等。如何突破传统化石能源依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如何摆脱“四多四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型产业少)的产业结构,吸引新能源头部企业?如何在利用风光资源的同时,避免土地沙化和生态破坏?


这一系列挑战,考验着鄂尔多斯示范区建设破解难题的魄力与能力,也蕴藏着激发可持续发展新潜能的机遇。

先立后破,高标准打造零碳新工业示范基地

面对一系列挑战,鄂尔多斯先行先试,在不断探索中迎接挑战,突破难题,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先立后破,以“中国典范、世界标杆”的标准打造全球首个零碳新工业示范基地,率先走好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政企联动高位推进,提供高效服务保障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于2021年开始规划打造,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计划分三期建设。鄂尔多斯联合远景集团、新加坡盛裕集团等国际团队对标全球一流园区编制总体规划,在高标准规划的同时,积极搭建“政企联动”机制,为入园项目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


2022年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和能源局联合发文批准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层面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高位推进,通过“链长制”“点长制”统筹资源,紧盯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精准招商,组建专业化招商投资集团,打造“标准地+标准化厂房”创新举措,实现企业无忧落户、项目“拎包入住”。


远景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隆基、华友等项目“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鄂尔多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各类专项债券,全力推进供水、污水处理、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企一策、专班推进”,全方位保障入园项目如期建成、达产达效。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实景


构建绿色供能网络,打造“零碳引擎”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通过发展“绿电直供”模式,使园区从源头具备“近零碳”能力。园区150公里范围内布局有风电场和光伏基地,为零碳产业园提供源源不断的绿电。同时,园区属地向内蒙古自治区申请的10GW配套新能源已获批262.4万千瓦,已建成专供零碳产业园的5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发绿电12亿度。


微电网建设同步推进,组建了蒙苏绿色电力公司,负责增量配电网区域电力供应;远景、镕锂、零碳创造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短期内具备了15亿度绿电消纳能力。保障能源供需动态平衡,破解新能源波动性难题。


挖掘风光资源优势,培育“零碳动能”


零碳产业园深入挖掘鄂尔多斯风光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聚焦发达地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对绿电的迫切需求,积极构建“风光氢储车”五大零碳产业链集群,现已形成新能源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上下游产业跟进配套的发展格局。


在氢能方面,形成以美锦国鸿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绿氢制造产业链;在储能方面,形成以远景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为龙头,华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项目为配套的储能产业链;在光伏方面,形成以隆基绿能项目为龙头的光伏全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形成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等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产业链。


推进碳管服务智慧化,扩大“零碳贸易”


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园区于2024年8月成立了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内蒙古)公司,推动鄂尔多斯市低碳产品评价标准的建立,建设产品碳足迹核算平台和碳足迹因子数据库。该公司正在通过标准院等机构与国内外认证机构寻求合作,探索开展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园区还搭建了能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新能源及负荷的精准监测和管理,动态、灵活实现能源供需匹配以及削峰填谷。该平台将逐步在鄂尔多斯全市范围推广,为开展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零碳贸易”打好基础。


建成光伏废水处理厂,拓展“零碳场景”


围绕零碳化发展,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加强关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园区内建设有国内光伏领域最大的工业废水零排项目——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通过源头控制、分质处理、分质回用和资源循环,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用水企业要求。日处理能力10万吨,回用率达95%,剩余浓盐水通过蒸发结晶工艺处理,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能二次销售,为光伏废水处理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该项目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的投资规模、回用标准、分盐量“三项纪录”,每年可提供约600万度绿色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968吨,减排二氧化碳5983吨,成为全国光伏废水处理行业的新标杆。

成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转型路径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为资源型城市破解“碳锁定”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通过“规划引领、绿电驱动、产业链协同、标准赋能”四维创新,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转型路径。


经济成效:百亿产值绿色产业集群形成


2024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新能源产值达到20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


光伏、储能、氢能、风电、制氢设备等五大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光伏领域,成功引进隆基、中成榆、百川光热等企业,全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形成50GW硅棒和切片、30GW光伏电池、5GW光伏组件、1000万平方米光热发电聚光镜产能规模;储能上下游集群化发展,引进远景、华景、镕锂等企业,已落地10.5GWh储能电池、4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40万吨石墨烯负极材料等项目,远景二期20GWh、宝丰50GWh储能电池等项目正在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引进中船派瑞、捷氢、国鸿等企业,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槽生产等项目落地投产,建成投用加氢站10座。


2024年生产储能电池6.46GWh、硅棒8.1万吨、硅片43.6亿片、光伏电池26.3GW、光热发电反射镜105万平方米。远景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额达到39.1亿元,同比增长63%,新产业已经催生出新动能。


同时,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在动力电池及储能、氢燃料电池、光伏装备制造等方面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空白,部分新能源场景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创造了全区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第一个光伏全产业链、第一台氢燃料电池、第一条2000标方电解槽生产线、第一条光热发电平面镜生产线、第一条光热发电曲面镜生产线等六个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有限公司新能源示范项目


社会效益:人才集聚与产城融合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充分运用《伊金霍洛旗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支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政策》《实验和转化基地管理实施方案》《“青青客舍”人才公寓管理实施方案》等区域特色政策,2024年招聘到岗5800余人,发放人才补贴565万元,建设“青青客舍”人才公寓,提供子女入学、医疗绿色通道等“一揽子”服务,打造了“零碳人才高地”。


园区内的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项环保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其生产流程中绿色电力使用率达80%,热能系统由绿电驱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2%,未循环部分则交由专业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最终产品均应用于绿色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的创新技术已辐射周边地区——距该企业15公里的苏布尔嘎镇,已有牧民逐步应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民用光热系统。据测算,该系统可为每户牧民节约单个采暖季40%的供暖成本,同时年均减少48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提升牧民生活质量与优化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双重效益。


示范效应:为全球工业零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创新实现了绿色零碳能源生产和负荷的有效集成,不仅推动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而且促进了绿色工业体系的发展,目前正扩展到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为全球工业零碳转型提供中国创新方案。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建成后,先后入选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优秀推荐案例、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2023年度国家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连续三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能源转型报告典型案例,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能源转型变革者奖”,园区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业园区”,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示范园区。


下一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加快构建零碳生态,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兴业富民示范地。以建设绿色电力消纳集中地、绿色制造业集聚地、绿色商品出口贸易集散地为牵引,着力打造从零碳制造向零碳创造转变的“2.0升级版”,为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文|李欢倪,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5年5月刊

原文标题丨《为全球工业零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鄂尔多斯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全球首个零碳新工业示范基地》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鄂尔多斯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