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电力行业贡献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故事,推广电力企业履责于行的典型做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开展了2025年“金钥匙·电力主题赛”暨面向SDG的电力企业行动方案征集活动。
本次“金钥匙·电力主题赛”设置乡村振兴、气候行动、海外履责、创新变革4个赛道,经初赛评审,共80项行动方案进入复赛路演环节。为进一步扩大优秀行动方案的影响力,引导社会各界了解电力、认识电力、支持电力,我们将对进入复赛的各项行动进行集中展示,助力宣传推广电力企业履行践行的典型做法。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关注点赞!
创新变革
在以管理创新与服务变革破解社会用能服务难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创新行动。
D01
变废为宝,“圈”出再生资源循环新路径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临海市供电公司
能源电力行业报废物资数量大、品质高,蕴含着丰富的铜、铁、铝等重要战略资源,但报废物资的循环之路却面临风险高、技术弱、闭环难等现实挑战。国网浙江物资公司联合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构建报废物资全寿命周期数智化循环平台,创新“化整为零”绿色化拆解处置路径,打造产业链内循环新生态,推动循环利用水平实现新跨越。
D02
“企业环保码”护航发电企业绿色发展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型发电集团产业多元、项目点多面广,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挑战突出。在管理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识别风险、锁定重点监管对象并推动风险消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关键任务。华电电科院创新构建以“企业环保码”为核心的分析模型、信息化平台及动态分级管控机制,实现了生态环境风险的精准管控与资源优化配置。
D03
“鲤”电焕新·智绘古城——共创世遗电网、文旅双赢范式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泉州申遗成功后,针对古城“用地规划收紧、三线杂乱、风貌割裂”顽疾,公司创新构建“政企协同规划+联合选址”机制,采用“针灸式”更新。运用AI巡检和融合闽南美学的“燕尾脊红砖厝”智能站房,实现电网可靠性提升82.5%,释放29条街巷文旅空间,助力古城旅游收入年增12%,形成“电力改造即文化保护”示范的泉州模板。
D04
高海拔复杂环境流域梯级水电站群智能建造管理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华电金上公司落实新时代水电精品工程要求,创新采用“1+1+N”模式,体系化研发智能建造技术,系统规划梯级水电站群建设思路、目标及路径,健全流域智能建造保障体系。通过成套技术应用实现优质高效建设,破解高海拔复杂环境施工难题,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同类流域梯级水电工程提供重要示范。
D05
“桩”点乡途——乡村公交“共享”充电新模式先行者
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
针对农村私桩难建、公桩难落,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率先探索乡村公交充电桩共享模式,联合政府等多方构建协同治理体系,通过政策突破、优化充电结算、推行“潮汐车位+村民治理”及“一桩一策”管理,使17台闲置公交桩利用率提升1.5倍,既解村民充电难题,又开创农村充电新路径,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共享”典范。
D06
一子落、全链通:霍林河循环经济的“双困破局方程式”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
劣质煤外运消纳困难、电解铝成本居高不下“两大困局”,一度让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在霍林河地区的煤矿和电解铝产业发展步履维艰。该公司按照“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发展思路,通过增容劣质煤火电和深度开发新能源发电,贯通“煤-电-铝”产业链条,创新打造了“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新范式。
D07
低空智巡“折叠”汛情时空——无人机协同破解汛期社会用能难题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作为江苏防汛最险处,国网泰州供电公司创新应用低空智巡系统,从空间、时间、协同三个维度构建“时空折叠”立体防护体系,压缩管控汛情风险。207座机场穿透盲区,AI三色预警秒级响应,8个部门一键协同,汛情研判准确率98%,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推动14项标准制定,建成首个地级市低空防汛共同体,打造电力防汛新范式。
D08
黄金战车 变电金刚——国际首套220千伏模块化车载移动变电站破局行动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为破解老旧变电站改造“转供难、停运险、浪费多”的行业痛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与国网浙江经研院自主研发国际首套220千伏模块化车载移动变电站,创新应用“1+1+4N”积木式弹性架构、360°旋转套管和可折叠油池等技术实现设备车载化、模块化,快速响应各类改造与应急场景需求,大幅提升区域负荷转供能力,为变电站升级改造提供全新解决范式。
D09
中煤鄂州能源智慧工地全生命周期创新变革行动方案
中煤鄂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为解决电力工程基建期安全监管效能不足、工程沟通流程审批效率不高、工程数据无法深度挖掘等问题,中煤鄂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借助物联网+AI+流程引擎的技术,打造基建MIS及智慧工地系统。用数字化的手段大大提升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工程沟通效率,通过对人机物法环数据深度加工应用,精细化、高效化助力工程管理和交付。
D10
“抢修小哥”,智启可视化电力抢修——回应用户透明抢修诉求引领抢修服务模式变革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崇明供电公司
为破解电力抢修信息不透明难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崇明供电公司创新应用“抢修小哥”微应用,将抢修进度、抢修人员及联系方式、抢修人员实时位置等信息以短信链接的形式发给用户,用户能像追踪外卖订单一样实时掌握抢修动态,实现了抢修服务效能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成为电力抢修服务数智化转型的创新变革典范。
D11
研制1000MW超超临界机组15%负荷快速低碳调峰关键成套装备
国能江苏谏壁发电有限公司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的挑战,燃煤机组灵活性至关重要。国能江苏谏壁发电有限公司以14号机组为依托,自主创新,开展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内首次实现机组15%额定负荷深度调峰,成功解决行业难题,创下多项纪录,获国家能源集团奖励基金一等奖。
D12
千岛“缆”越——以“链”提质赋能海洋输电的破浪之道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为破解海缆产业创新资源难聚合、产学研用难衔接、成果转化难突破问题,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打造产创双循环“链”合体。对内建海洋输电实验室整合资源,对外联合50余家企业及高校,通过建协会、办论坛、搭试验平台衔接各方。以“链”能提技术、立信任、优服务,实现500千伏海缆全国产化,年省试验费0.33亿元,减碳超260万吨,惠及117万居民。
D13
电池退役何去何从?——循环利用召唤“新生”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动力电池退役何去何从?”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紧扣新质生产力与能源韧性建设,直面江苏2025年5万吨退役电池挑战。构建“1+4+N”产业联盟、织密回收网络,落地创新工艺、梯次利用体系与分利机制等,突破回收乱、处理险、盈利难三大关卡,驱动退役电池重获“新生”。项目实现多方共赢与多维价值,形成全国可推广复制的“江苏范式”。
D14
江河污染透视镜——基于光谱相机与数字孪生的河流污染溯源系统
华能辽宁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时效性、覆盖范围及溯源能力不足的问题,本行动依托高分辨率光谱相机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水力发电河流污染实时监测与溯源系统。通过布设尾水区及上下游多点监测网络,获取各项水质数据,结合物联网传输与数字孪生模型,实现污染物自动识别、浓度量化及扩散预测。关键突破包括即时污染物溯源与超标预警功能,指导应急处置,有效保障水质安全和水电站稳定运行,具备推广至其他水电站的示范价值。
D15
网羽共生 爱鸟护线——生态电网创新治理融合实践行动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
项目聚焦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电网铁塔建设与鸟类生态保护问题,形成了全国首个高海拔生态敏感区“爱鸟护线”协同解决方案。通过联动政府、社会构筑“爱鸟联盟”,推行“人工鸟巢转移”方案,对鸟类栖息平台进行“绝缘改造”等,既大幅降低鸟类触网跳闸事故,又保障了128种鸟类的正常迁徙及繁殖,实现“爱鸟+护线”的双重保护。
D16
“电汽魔方”为工业生产注入源头活水——破解工业领域蒸汽用能难题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针对企业“足量”用汽、“低价”用汽和“低碳”用汽难题,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打造“电汽魔方”,将谷电、工业余热、光伏电等低价、免费、废弃的能源载体深度融合,以水为能量转换工质,制取高价值的生产用能;构建“大光伏、大储热”格局,助力新能源及时就地消纳;开创“联合创业”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复制推广和互利共赢。
D17
打造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运营模式 推动实现“一个APP畅行全省”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针对电动汽车用户找桩难、APP杂、体验差等难题,海南电网公司牵头打造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运营模式,将政府监管、充电桩企互联互通、电网桩网互动三大功能深度融合,上线全国首个“监管+运营”一体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平台,首创“一个APP畅行全省”的服务品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树立全国标杆。
D18
面向新型能源体系的氢能全产业链构建
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遵循“先试先行”的思路,从上游绿电切入,突破中游绿氢“制储运”环节,积极拓展下游绿氢消纳市场,打造闭环商业模式,成功打通了“风光氢储用”全产业链,绿氢产业一体化模式初显成效。相关课题荣获中企联、水利电力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为集团公司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试验田和保障力量,在内蒙古塑造良好的“华电氢能产业”品牌。
D19
从锈带到秀场——工业遗产的元宇宙交互开发与工业文化基因可持续传播
国能内蒙古公司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面对遗产改造成本高、保护性改造难、公众认知薄弱等难题,创新提出“小步快走”分阶段投入理念,坚持“修旧如旧”,联合地方政府融入工业旅游线路,携手工信部开发研学项目,整合地方红色资源打造党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三大基地。首创国内大型火电完整产业链保护模式,四度斩获国家级荣誉。
D20
全国首个等容量煤电替代项目卓效高能建设管理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为破解“高龄”电厂转型难题,华能华东分公司因势而谋,创新推动全国首个等容量煤电替代项目落地。该项目基建生产同步,盘活土地、利旧设备,实现了造价最优化,新老机组无缝切换;依托核心技术攻关与智慧电厂建设,填补相关领域空白。项目的建成,为同类电厂转型提供了新路径,为上海市能源供应和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D21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四链协同”科研工程一体化管理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为破解第四代核电技术工程化应用难、核心技术 “卡脖子” 及传统产学研协同低效等难题,华能石岛湾公司首创 “四链协同” 科研工程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工程化思维组织全产业链科研攻关,实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该模式为重大科研工程协同攻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范式,为世界核能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
D22
着力打造“滩涂光伏+综合产业”体系,提升新能源企业多重价值
浙江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从“风光倍增”样板工程、生态海洋牧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与浙江省全方位教育基地四个方面,着力打造“滩涂光伏+综合产业”体系,充分实现“一地多用”综合效益,助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助推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D23
充电站进化论:一度电的智惠革命
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在“双碳”战略与电力市场改革纵深推进的当下,传统充电站面临“三重能力枷锁”:响应之困、协同之痛、市场之壁。国网宁波综合能源公司以“双核大脑”创新破题,虚拟电厂动态捕捉现货电价信号,微网智控秒级调度光储充资源,协同打造“能调度、会赚钱、懂应急”的智慧能源节点,让每度电物尽其用,每次充惠及民生!
D24
光纤“哨兵”护航城市电力大动脉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针对城市电缆网络面临施工破坏、绝缘劣化、异常温升等关键安全挑战,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创新应用“光纤+AI”技术构建感知神经网络,实现高精度识别外力破坏风险、全频段监测接头劣化趋势、提前预警局部异常温升,推动电缆监测从“人防”到“技防”的变革,赋能运维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预防”转型,赋予城市能量“生命线”强韧免疫力。
D25
“协鑫碳链”——全球首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光伏碳足迹管理平台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协鑫集成携手蚂蚁数字科技,面向“双碳”目标和国际碳关税新政,构建了覆盖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管理、碳减排优化和碳普惠文化四大模块的协鑫碳链管理平台。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链路可追溯和数据可信,在管理上构建了闭环优化和生态协同,还在文化上推动员工参与碳减排实践,为光伏产业控碳减碳提供了全方位解决方案。
D26
深圳虚拟电厂平衡电力供需“天平”激活绿色电力潜能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深圳通过对虚拟电厂“市场化,实体化,常态化”运作,激活海量分布式资源潜能,用新型方式实现负荷侧资源管理,利用政府政策引领、电网专业优势、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稳三角”模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支撑打造“源网荷储”高效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深圳建设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向全国输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深圳模式。
D27
创新突破,开拓引领,构建公平、高效、绿色、协同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立足广东省情和能源禀赋,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从体系构建、机制设计、消费绿色低碳、主体灵活响应等多维度发力,构建“批发+零售”、“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体系;系统构建绿电全流程体系,打造源网荷储友好互动交易业态,构建电力市场智慧零售体系,充分发挥了电力市场“保供应、稳价格、促消纳、提质效”作用。
D28
电力精控破供需困境——分级科学用电机制赋能紧缺型资源治理新范式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分公司
当前电力供需不均衡矛盾突出,国网市南公司通过节电机制设计、实例建模评估节电阈值、制定不同应急等级下标准方案,实现全社会用电的精细管控,为水、交通等资源紧缺型领域提供跨行业移植范式,为政府破解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矛盾提供决策依据。典型做法获国网主要领导圈阅,副总经理批示肯定,方法在国网系统全面推广应用。